同志们:
今天,根据年度学习教育安排,我围绕“家风”这个主题,和大家作一次交流。为什么要讲家风?因为家风看似个人小节、家庭私事,但对党员干部而言,它绝非小事,而是关系到党风、连着政风、影响民风的大事。******多次强调家风建设的重要性,***指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这深刻揭示了家风与党风廉政建设的内在联系。今天,我们就从历史、现实和实践三个维度,深入探讨如何以良好家风建设,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注入源源不断的“家庭内生动力”。
一、回望历史:从传统文化和革命传承中汲取家风建设的智慧与力量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家教、家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齐家”作为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从“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教子典故,到《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传世家训,无不蕴含着丰富的治家智慧和道德准则。这些优良的传统家风,如“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价值追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勤俭节约,“公则生明,廉则生威”的处事原则,穿越历史长河,至今依然闪耀着思想的光芒,是我们涵养家风的宝贵精神财富。
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征程中,更是形成和传承了光荣的红色家风。毛泽东同志给子女定下“三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周恩来同志立下“十条家规”,要求亲属不搞特殊化。焦裕禄同志教育孩子“看白戏”是占国家便宜,陈云同志严格要求家人“不凭关系、不凭‘条子’、不搞特殊”。这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红色家风,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党性原则,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是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修身齐家的光辉榜样和行为标杆。历史是一面镜子。无论是传统文化中的“家国同构”思想,还是我们党的红色家风传承,都昭示了一个深刻道理:家风正,则作风正;家风纯,则政风清。一个党员干部的堕落,往往是从家风不正、家教不严开始的。因此,我们必须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作为砥砺党性、锤炼作风的“必修课”。
二、正视现实:深刻认识不良家风对党风廉政建设的巨大危害与腐蚀
近年来,从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家族式腐败”现象屡见不鲜,家风败坏成为领导干部走向违纪违法的重要诱因。有的领导干部把家庭当成“权钱交易所”,配偶、子女、亲属利用其影响力大肆敛财,形成“腐败共同体”。有的甘当“慈父”“孝子”,对家人请托办事有求必应
以上文章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学习参考,请勿照搬抄袭。如有疑问,请联系本站客服。
如需阅读全文或下载源文档,请您点击网站右上角登陆按钮进行登陆,不便之处,还请谅解。
(文本君·搜搜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