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融合 “湖北方案”!李殿勋:以四支撑为桥,搭建科技与产业 “共生生态”

2025-06-29 12:54:03 | 阅读 : 188收藏文章

切实强化四个支撑

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湖北省省长 李殿勋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演进,正在加速重构全球发展竞争格局。抢抓科技创新机遇并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成为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赢得大国竞争新优势的关键路径选择。202411月,******考察湖北时指出,湖北科教人才优势突出、科技创新能力较强,要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开拓进取。湖北牢记******的殷殷嘱托,围绕国家所需、发挥湖北所长,切实强化先进技术供给、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协同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四个支撑,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为重构新的发展模式与增长动力、努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是我国重构新的发展模式与增长动力的重大时代课题

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从全球创新实践看,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关键支撑,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的价值体现。科技创新以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强劲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产业创新则以广阔应用场景和巨大市场需求牵引科学技术加速更新迭代。

纵观历次工业革命进程,无一不是以技术创新为开端、以催生新的产业为载体,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共振、循环促进的螺旋式上升中,推动生产力的爆发和的飞跃,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发展变化。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全景展示出以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为脉络的经典主线,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方向的鲜明主线,以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生态环保为代表的深层主线。沿着这三条创新主线,一系列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加速突破,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创新速度之快、辐射之广、影响之深超乎想象。同时,科学研究范式发生深刻变化,由科学技术市场的演进周期极大缩短、各个环节的边界逐渐模糊,科技和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显。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在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也到了一个转型变革的历史关口。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总体供需格局、支撑发展的要素条件、驱动增长的底层逻辑和融入世界经济循环的国际环境正在发生极其复杂深刻的变化,原有增长动力日益衰减,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根本的出路就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动向,遵循生产力发展规律,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特别是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以此为路径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这是我国重构新的发展模式与增长动力的重大时代课题,是赢得未来发展和全球竞争主动权的战略选择。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是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现实所需

******考察湖北时,要求湖北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加快建成重要战略支点,一要加快做强自身实力,二要更好发挥支撑作用。做强自身实力,就是大幅提升湖北的科技实力、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只有具备强大实力,才有成为战略支点的基础;发挥支撑作用,就是要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带动、改革开放示范、公共服务分享等方面挑起重担,在服务中部地区崛起中体现担当。不论是做强自身实力,还是发挥支撑作用,一个非常现实的需要,就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快培育激发新动能,不断塑造发展新优势。

湖北是经济大省、科教强省,在我国科技创新版图和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而独特的地位,具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良好条件。一是科教资源丰富,全省拥有132所高校、在校大学生215万人,其中硕士以上在校研究生超过24万人;有研发人员41.5万人,其中院士82人;有28.5万家科技型企业,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万家。二是产业基础坚实,湖北制造业底子厚实,是全国少数几个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之一,光电子信息、汽车制造和服务、大健康等产业超过万亿级规模。三是交通区位优越,全省水铁公空网5类交通网络发达,正在加速重构开放通道,重塑国内成本最低、效率最高、辐射最广的现代物流体系。四是市场空间广阔,湖北地理位置得中独厚,区域市场覆盖范围超过3亿人口,巨大的需求潜力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形成强有力牵引。

落实******对湖北发展的重要指示要求,需要我们始终把握时代大势、加速转化湖北优势,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开拓进取,努力把湖北建设成为具有创新策源功能与核心竞争优势的科技创新高地,加快构建体现湖北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加注重质量效益、更好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为增强战略支点功能、服务中部地区崛起注入更强动力。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需要切实强化四个支撑

******指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融合的基础是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融合的关键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融合的途径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这一重大论断深刻阐明了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无缝对接的内在规律和有效路径,为我们明确了战略遵循和科学指引。从近年来国内外的探索实践看,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需要切实强化以下四个支撑。

增加先进技术供给。这是融合发展的前提,没有先进技术的供给,就谈不上融合发展。湖北将持续强化以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全国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为主体的科技力量体系建设,紧盯重点产业链关键环节,突出工业强基制造创新两大领域,大力推进以需求为牵引的有组织科研攻关和以供给为导向的自由探索创新,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卡脖子技术瓶颈,力争取得一批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成果,不断增强产业科技源头供给。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这是融合发展的主要路径,有了先进技术供给,如果没有科技成果转移和孵化,就无法实现融合发展。湖北正在探索打造线上淘宝网与线下广交会相结合的科技汉交所,通过线上搭建专利成果、创新人才、研发设备、科技文献等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线下建设促进供需对接、撮合成果交易的科技成果展销市场与技术经纪服务体系,为科技成果转移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聚焦科技成果孵化所需,统筹建设多主体参与、产学研协同、综合性与专业性结合的概念验证、中试熟化、样品试制、技术认证、检验检测等创新平台,努力提供科技成果孵化全流程服务。

突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这是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具备了前提条件,找准了主要路径,还要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才能有力有效地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湖北正加快培育以科技领军企业为引领、以高新技术企业为骨干、以独角兽等新物种企业为先锋、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后备的科创企业梯队。同时,正在积极探索建立企业牵头的科研项目生成机制,积极完善企业参与科技重大规划、重大政策的决策机制,进一步加大对企业参与重大科研项目攻关、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着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院所为依托、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切实提升产业技术创新的质量和效率。

注重以新型产业生态园区为载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培育。这是融合发展的落地环节。只有通过商业化开发、产业化应用,科技创新才能真正变成现实生产力,实现其经济社会价值。开发区是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湖北正在持续深化开发区管理体制、运营模式、精准招商与创新服务等方面改革,着力打造高新产业主导、产学研协同、多链条融合、无极化配套、复合模式运营的现代产业生态园区。同时,依托新型产业生态园区,一方面面向全球,大规模开展产业链条招商、产业集群招商、产业生态招商和应用场景招商、要素储备招商、高端科创招商;另一方面立足湖北,大规模推进以科技为支撑的校友回归与高校师生创新创业、以乡情为纽带的楚商回乡与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外招内创两手并用,推动更多创新要素资源向各类开发区特别是新型产业生态园区集聚,形成大中小微个经营主体梯度培育、有机融合、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更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壮大。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直接成效是构建体现湖北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强调,抓科技创新,要着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抓产业创新,要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湖北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就是要坚持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和布局未来产业三措并举,加快构建体现湖北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湖北传统产业占制造业比重近八成,改造升级的空间和潜力很大。当前重点是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方向,大力推进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加快推进数字技术、绿色技术以及创新产品推广应用,集中力量打好汽车、化工、钢铁产业转型战役,接力推进纺织、食品、建材产业转型升级,带动传统产业整体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着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关系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成败。湖北坚持新需求倒逼新供给、新供给创造新需求的双重导向,着眼新能源、大健康、高端装备制造、自主安全计算、低空经济等重点领域,全力打造一批新的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软件开发、工业设计、科技服务、创投产投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持续推动新兴产业扩容提质增效。

积极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未来产业具有高成长性、战略性、先导性,谁抓住了未来产业发展先机,谁就掌握了未来国际产业分工话语权和价值链制高点。湖北正加快创建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聚焦量子科技、人形机器人、时空智能、深空深海深地、生物育种等前沿赛道,一体布局颠覆性技术突破、产业链建设和应用场景发展,加快将创新势能转变为产业动能,超前储备未来经济增长点。

坚持依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激发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强大动力

改革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湖北聚焦更好激发创新活力、促进创新协同和维护公平竞争,正在重点探索推进以下三类改革。

大力推进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新型收入分配改革。目的是加速重构智力劳动和知识价值的分配格局,形成谁创新谁受益的鲜明导向,引导经济发展由汗水式增长加快转向智慧型增长。当前,湖北正着力探索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高校职称分类评聘改革、国有无形资产管理改革、国有企事业单位创新分配改革和科技研发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三评改革等,让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更加有效激发新一轮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增强科技创新以及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深层动力。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科技、人才内在一致、相互支撑,推动三者一体发展才能更好促进创新协同,提高科技创新以及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整体效能。当今世界的创新模式已经发生颠覆性改变,从政府主导、机构主体、封闭管理、自上而下的传统模式,总体演变为上下结合、全民参与、开源开放的协同式创新。适应创新模式的发展变化,只有畅通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良性循环,才能提升协同效果,释放乘数效应。湖北正按照规划统筹、政策协调、资源整合、平台共建、人才互用、成果共享原则,大空间、多跨度整合科教资源,加速重构全省教育供需格局,大力引育战略科技人才、高水平工程师、高技能领军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引导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共同凝练科技问题、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协同培养科技人才,以教育、科技、人才的融合集成,广泛凝聚协同创新合力,加快提升创新整体效能。

加快推进以要素配置为核心的高质量市场化改革。人类社会的发展,动力靠创新,机制靠竞争。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离不开创新要素资源的高效流通与精准匹配,更离不开各类创新主体之间的公平竞争。湖北将更加积极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做强国内经济大循环,坚持产权平等、交易公平、监管统一三原则,高水平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大力推进投融资体制、国有三资管理、科技金融服务等改革,大力推进国资国企改革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建设立足湖北、辐射中部、面向全国的要素交易平台,让市场在资源配置特别是在人才、金融、技术、数据等创新要素资源配置中真正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断提高创新要素资源配置的质量和效率,更加有力有效地维护公平竞争,以高质量的市场化改革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努力打造国内一流创新生态,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从国内外创新实践看,推动科技创新以及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根本要靠系统优化创新生态。湖北坚持从重构创新政策、重塑创新平台、营造创新氛围、强化创新服务四个方面统筹发力,努力打造国内一流创新生态,系统解决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所需的阳光、土壤、空气和水分问题。

重构创新政策。着力解决政策陈旧化、碎片化、导向不明甚至是南辕北辙等问题,全面梳理、系统重构现行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政策。秉持弱的就强、缺的就补、错的就改原则,该废止的坚决废止,该修改的及时修改,该完善的动态完善,需要继续贯彻实施的严格落实到位,加快重构更具引领能力的创新政策体系,让创新所需的阳光更加明媚。

重塑创新平台。围绕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与产业培育三个主要创新环节,对各类创新平台进行系统重塑。在科技研发环节,重点建设一批协同攻关与开源集成的研发创新平台;在成果转化环节,坚持政府引导、专业管理、市场运作原则,重点建设一批技术转移和成果孵化平台,特别是建好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及各类专业孵化平台,建好以企业为主要载体的协同创新中心及各层级实验室;在产业培育环节,秉持现代产业生态园区理念,重点建设以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代表的创新特区和以自由贸易试验区为代表的开放特区,进一步做强创新创业的基础载体。通过重塑高能级创新平台,让创新所需的土壤更加肥沃。

营造创新氛围。坚持政府引导、专业机构承办、市场化运作,高水平举办全球性高端论坛、创新大赛、项目路演、展会展览等活动,大力度培育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尽职免责的创新文化,促进形成人人想创新、事事靠创新、处处有创新的浓厚氛围,让创新所需的空气更加清新。

强化创新服务。重点是加快推动政府职能从重审批管理向重创新服务转变,持续完善人才保障、金融支撑、产业对接、知识产权运营等服务体系,让创新所需的水分更加充沛。特别是要围绕地方政府股权投资做引导、债权融资做增信、资本市场募资做培育三项金融职能定位,加速重构创投+产投政府引导基金体系,大力推进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等改革试点,更加精准有效地为全省各类企业进入国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提供挖掘储备、专业培训、上市辅导与帮助对接等全流程服务,努力打造立足湖北、面向全国、链接海外的科技金融中心,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支撑。

湖北将深入贯彻落实******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大力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快构建体现湖北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湖北更大的贡献。

 


以上文章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学习参考,请勿照搬抄袭。如有疑问,请联系本站客服。

阅读全文

如需阅读全文或下载源文档,请您点击网站右上角登陆按钮进行登陆,不便之处,还请谅解。

上传文稿交换获取

推荐阅读

  1. 1.“90”后组工干部竞赛一等奖文章8篇:立的是志、书的是魂、写的是心!
  2. 2.一名干部的十年感言:“同事提拔”的“酸”,“领导肯定”的“甜”,“熬夜加班”的“苦”,“工作缠身”的“辣”
  3. 3.实干笃行担使命 砥砺奋进新征程 奋力夺取海南农垦高质量发展新胜利 ——在2024年海垦集团工作会议暨第二届第三次职工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4. 4.中国铁建总裁王立新在2024年工作会暨三届四次职代会上的报告(摘要)
  5. 5.中国铁建董事长、党委书记戴和根在2024年工作会暨三届四次职代会上的讲话
  6. 6.【产投集团】以“突破”赢未来:党委书记、董事长在公司2023年度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
  7. 7.如何打造金句,我总结了4个特征和4种句式
  8. 8.中国铁建总裁庄尚标在2023年年中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9. 9.中国铁建董事长、党委书记汪建平在2023年年中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10. 10.中国南方电网孟振平同志在公司基层党支部建设和基层基础基本技能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文章排行

关注我们

  1. 微信服务号

  2. 联系客服

    (文本君·搜搜文稿)